科技驱动竞芬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要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去年以来,秦皇岛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创新主体培育、研发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延伸、科技政策落地等方面持续用力,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资料图)
天威保变生产特高压、超高压、大容量高端电力变压器等特大型装备。记者 李铎 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产业竞争优势
“作为国内高炉炼铁装备设计和制造的龙头企业,我们始终致力于科技创新发展道路,以过硬的自有技术突破国外产业封锁。”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光自豪地说。
秦冶重工是秦皇岛市钢铁冶金及煤焦化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服务的国际化企业,是中国冶金技术装备行业的重要一员,长期致力于自主研发,打造了享誉业界的“QINYE”世界知名品牌。
7月4日,记者走进秦冶重工炉顶装配车间,工人们正在对两台印度企业定制的高炉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进行装配作业。
“高炉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是钢铁企业的重要设备,如果把铁矿石比作食物,这个设备就像人的咽喉,由它完成矿料在高炉内的布料工序,使高炉更加高效地把铁矿石变成铁水。”陈晓光说,“而这样一套设备,自二十世纪70年代到2009年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一套设备需要近亿元人民币。我们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炉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使同类产品的价格降到1/5以下,为国内钢铁行业节省了大笔资金。”
“当时,公司总经理亲自挂帅,组建无料钟炉顶研究中心。基于国内原创的布料器机械原理,研究中心持续改进和研发高炉装料装置,不断对产品进行优化、技术升级换代。去年,我们还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组建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一共研发具有专家系统的中国BCQ智慧型高炉布料设备。这一成果一旦应用,将使高炉生产能力提高5%以上,目前项目正处在验收阶段。”秦冶重工技术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志杰介绍。
近年来,秦皇岛市把科技特派团制度作为支持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利用驻秦高校和京津冀高校人才资源,组织成立了13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入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指导服务、搭建创新平台等工作,赋能“小巨人”企业走上发展“快车道”。
“我们公司去年被评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市里很快就主动联系我们,派驻科技特派团到公司进行座谈,并把新技术带入公司。”秦皇岛泰和安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万跃敏说,以燕山大学教授刘永山为团长的科技特派团带来了物联网、无线通讯、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新技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秦皇岛市科技特派团帮助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8个,转化科技成果13个,搭建技术创新平台10个,申请专利20个,主导或参与制定标准8个,签订技术合同3项。为把科技特派团制度落细落实,秦皇岛市还出台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 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发展的十项措施》《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工作的六条措施》,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我们将继续扩大科技特派团覆盖范围,组建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科技特派团,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指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更多优质中小企业跻身‘小巨人’行列。”市科技局局长冯智恩说。
落实落细创新政策 激发科技研发活力
眼光长远,创新不止。
去年以来,秦皇岛市对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给予了大力支持,从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到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再到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实打实的红利有效减轻了科技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激发出科技创新研发活力。
“2020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为292万元,2021年为309万元,2022年达到542万元。我们把因此而节省的资金投入到科研创新中,去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已经提高到当年销售收入的10%。”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奕霖说。
作为民营企业,星箭公司底子薄,最初注册资金才30万元。由于航天器各异,对玻璃盖片的型号要求不同,几乎每个订单都面临创新问题,所以星箭公司格外珍惜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带来的红利。
“我们将减税额全部投入技术研发中,创新动力更足了。”卢奕霖说,去年以来,公司仅熔窑升级改造就投入300多万元,为研发更多精密产品奠定了基础,“目前,我们的熔窑熔化温度比原来提高了200摄氏度左右,可以满足更高要求的特种光学玻璃材料的制造,比如深海抗压玻璃等。”
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420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计扣除金额20.10亿元,同比增长66.4%,金额增幅位列全省第二。2022年预缴申报所得税期间,享受政策户数619户,同比增长144.7%,扣除金额14.73亿元,同比增长67.6%。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关键,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秦皇岛市建设者们一直在努力。如今,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新成果更加丰硕。
在近日召开的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秦皇岛市荣获2022年度河北省科技奖项15项,位于全省前列。其中,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全省授奖仅2项,秦皇岛市为全省11个地市唯一提名上榜单位;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全省3项,秦皇岛市占1项。
获奖成果涉及铝合金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高性能控制、人工智能设计β丙氨酸合成酶及产业化应用等领域,在秦皇岛市主导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科技创新的决心。”秦皇岛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刘志成说,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成功研制出人工β-丙氨酸合成酶,并批量生产,研制过程中,共申请专利23项。相较于传统丙烯腈化学合成法,新型工艺原料转化率高,更加绿色环保,凭借这项“独家秘籍”,β-丙氨酸市场销量全球第一。
提升科技转化水平 加速形成创新链条
在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里,新一轮生命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展开。
“这是一项利用微纳米技术领域科研成果,在头发丝横截面大小的尺寸上加工制造的DL8204系列传感器项目,这种搭载光学心率传感器和单导联心电传感器两大组件高科技含量的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心率、血氧、血压和心电感应四大生命体征。”秦皇岛东大科技集团健康监护与微纳米传感产业园一期项目负责人李成铁介绍,“它主要应用在可穿戴设备、AI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目前老年智能手表制造即将正式投产。”
借助北戴河新区康养产业发展契机,该产业园未来将研发更多医疗健康传感器,开发智慧康养大数据服务平台,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更多丰富内涵。“产业园总投资1.25亿元,为东北大学重点成果转化项目,以孕育健康监护产品、人工智能、光终端设备等新兴产业的高科技智能产品落地为目的,孵化推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技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李成铁说,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收入1亿元,利税总额0.3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个。
推动高校成果转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2年,燕山大学荣获11项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孔祥东教授主持完成项目“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高性能控制技术”获技术发明一等奖,机械工程学院王洪波教授参与完成项目“养老护理智能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对接,组织燕山大学‘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车辆工程’等项目进行路演,线上线下共计100余家企业参加。燕山大学的6个教授团队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转让技术成果11项,技术交易额300万元。”市科技局局长冯智恩说。此外,秦皇岛市承办的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河北专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达12万,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加速形成“京津研发、在秦转化”创新链条。
科技创新是竞争的新赛场。如今的秦皇岛,一项项冲破藩篱的首创之举,一次次革故鼎新的落地实招,都在不断释放出提速发展的新动能。
来源:秦皇岛Plus
编辑:崔婷婷 编审:高源
标签:
相关文章
美国楼市已触底?伯克希尔(BRK.A.US)Q2“精准”大举建仓地产股,猛砍动视暴雪、通用汽车持仓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递交了截